“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谷雨,是24節(jié)氣中的第六個節(jié)氣,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綠柳芳草,浮萍漸生,農(nóng)民開始忙耕新田,秧苗青青,織就天地間充滿蓬勃生機(jī)的盎然春意。
有諺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開的時節(jié),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牡丹吐蕊,“國色天香絕世姿”,吸引游人爭相競賞。
此外,民間還有祭海、食香椿、喝谷雨茶的習(xí)俗。谷雨茶俗稱“二春茶”,一捧翠綠鮮嫩,映得春光怡眼,品上一杯,香氣襲人,谷雨這天,很多人都會出游春山,品新茶,以祈求健康。
大理人愛茶、喜歡飲茶,一邊寒暄,一邊烹茶,賓主情誼盡在茶中。茶既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品,更是傳承民間文化的載體。
“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道出白族人民對人生的解悟和生活智慧。在一代代制茶者手中,下關(guān)沱茶傳承著專注技藝的百年堅守。白族三道茶、下關(guān)沱茶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從茶樹到茶杯,茶,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是一段山高水遠(yuǎn)的旅程。“條條古道今尚在,不聞鈴響馬幫來”,讓我們循著大理那些鐫刻著馬蹄印的古道,去觸摸一段茶的過往,尋一片茶香。
鳳陽邑茶馬古道
鳳陽邑位于下關(guān)至大理之間的大鳳路中途,南臨太和城遺址,始建于漢代,是滇藏茶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穿村而過的茶馬古道全長1900米。保存有馬幫駐馬休憩的馬店,在馬幫主題廣場,展示著馬幫“打尖”(意為途中稍歇)的場景。
觀音井、雙子井的水,甘甜清冽,不知曾浸澤過多少風(fēng)餐露宿的馬幫人的身心。草帽街前,一群老奶奶編著草帽,時有一隊騎馬的游客途經(jīng),讓人恍覺時光穿越,耳旁仿佛響起悠揚的趕馬調(diào)……
沙溪寺登街
寺登街是沙溪之眼,也是沙溪的靈魂,被譽(yù)為“茶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街場四周商鋪和馬店林立,均為前店后院的建筑格局,反映了茶馬古道時的集鎮(zhèn)身影。
三重檐樓、翼角若飛的古戲臺依依靜立,想曾經(jīng),臺下人頭攢動、引頸接踵,臺上鏗鏘鼓鑼、淺唱高歌,馬幫“鍋頭”們則坐在臨窗的客棧桌邊,一邊呷著茶,一邊為舞臺上的優(yōu)伶喝彩叫好,繁華依稀今猶可聞……
云南驛茶馬古道
祥云縣云南驛距縣城21公里,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是“彩云之南”的故里?,F(xiàn)存完善的古鎮(zhèn)、古道和馬店、驛站,見證著曾經(jīng)茶馬古道上的輝煌過往。
永平博南古道
素有“西南絲綢之路”之稱的博南古道是我國最早與外國陸路往來古道之一,以永平博南山而得名。博南古道在永平縣境內(nèi)綿亙100多公里,留有北斗鋪、天津鋪、萬馬歸槽、下鋪客棧遺址等眾多文物古跡遺存,曲硐古村、花橋古驛、杉陽古鎮(zhèn)的街頭巷閭,關(guān)于馬幫的故事依然流傳著。
密祉文盛街
明末清初,隨著茶馬古道的繁榮,彌渡縣密祉文盛街作為途中必宿驛站成為紅極一時的物資集散地和中轉(zhuǎn)站,文盛街古驛道上,常年奔走著商賈、馬鍋頭和馬夫,還有浩浩蕩蕩的馬隊。沿著古驛道,尋那茶香,彌散在大大小小的馬店……
歲月釀成了茶的味道,千百年來,有的人視茶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的人在一碗茶湯中感悟生命的真諦。一茶一世界,尋茶、泡茶、喝茶,在大理,品一盞香茗,讓時間為茶而停下,把春意留在味蕾,藏在心間。
南澗無量山藏茶谷
南澗縣是云南最早種茶和飲茶的地區(qū)之一,自古就有“茶葉之鄉(xiāng)”的美譽(yù),12.09萬畝的高山生態(tài)茶占據(jù)了大理產(chǎn)茶的半壁江山。
位于海拔1700米至2400米之間的無量山藏茶谷,一個個茶園星羅棋布,薄霧籠煙,走進(jìn)漫山遍野的綠色和清新,品一杯醇味悠長,是無數(shù)旅游觀光者追尋的春日限定浪漫。
永平大坪坦村萬畝生態(tài)茶園
走進(jìn)永平縣大坪坦村的萬畝生態(tài)茶園,猶如走進(jìn)云山包裹的仙境,這里被稱為“離天空最近的茶園”,是集民族文化體驗、采茶體驗、體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勝地。賞茶園、品春茶的同時,品嘗茶葉煮雞、茶香排骨、茶葉飯、茶葉酥等茶葉宴,絕對是過口難忘的舌尖美味。
如果不能親至,不妨通過一場“云賞春茶”解解饞。4月20日上午9點,“2021云南永平·博南山谷雨春茶節(jié)”將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lǐng)你“悅跑谷雨龍門·漫賞云端茶園”,還有云端茶園音樂會、“抖嗨龍門”短視頻比賽等趣玩方式,等你解鎖。
可通過在七彩云端APP永平版塊、永平之聲微信公眾號和永平融媒抖音直播間三種方式參與觀看直播。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夏仕華 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南澗羅伯克茶場 徐俊 蘇金泉 圖
責(zé)編 龔怡丹
審核 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