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劍川甸南鎮(zhèn),有一門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黑陶制作。甸南黑陶,以其獨特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劍川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每逢節(jié)假日
游客們紛至沓來
他們在這里親手觸摸泥土
感受黑陶的魅力
體驗大理非遺的獨特韻味
踏入劍川白族土陶傳習所,古樸典雅的環(huán)境瞬間將人帶入歷史的長河。陳列架上,一件件精美的黑陶作品在燈光下泛著幽幽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傳習所負責人董志明介紹,劍川黑陶制作技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直至銅器時代。如今的黑陶產(chǎn)品,在堅持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chǔ)上,融入了當代審美,也讓黑陶從實用型器皿升級為兼具藝術(shù)與收藏價值的文化符號。
傳習負責人 董志明:
“劍川黑陶從海門口遺址出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到五千年前。劍川黑陶一直作為當?shù)氐纳钣锰眨缫郧暗拿赘?、面缸、煮肉的土鍋、烤茶的罐,都是我們的日用陶。劍川黑陶的特點是可以受明火,并且我們儲存糧食、放置東西的時候,它透氣性也相當好?!?/p>
如今,劍川黑陶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大缸、大甕轉(zhuǎn)型為茶具類、茶葉罐等生活用品,尤其是烤茶茶具,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黑陶文化,傳習所特別推出了黑陶制作體驗活動。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dǎo)下,游客們可以親手嘗試“玩泥巴”的樂趣。在揉泥、修坯、塑形、燒制,一系列的制作過程中,參與者們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新石器時期劍川匠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藝術(shù)的追求。
浙江游客 李女士:
“我?guī)е∨笥褋碓颇下糜?,?jīng)朋友介紹了解了劍川的黑陶,我們就帶著小朋友來親手做一下,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按照步驟自己體驗制作的過程,非常有意義。并且瓦貓代表了吉祥、納福的含義,所以也希望給大家?guī)砗玫倪\氣?!?/p>
廣東游客 李同學:
“這是我第一次做瓦貓,很好玩,我下次還想來?!?/p>
黑陶瓦貓的制作體驗,不僅讓非遺走進大眾生活,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和喜愛黑陶藝術(shù),也推動了鄉(xiāng)村旅游與手工藝經(jīng)濟的融合發(fā)展。這份“土與火的藝術(shù)”正以鮮活姿態(tài),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活力。
傳習負責人 董志明:
“現(xiàn)在來劍川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來我們家體驗劍川白族土陶的客人也是越來越多。春節(jié)期間我們接待了一千多位來體驗的客人,黑陶產(chǎn)品也賣了兩千多件。現(xiàn)在很多客人不只是來參觀和購買產(chǎn)品,更多的人喜歡親自體驗?!?/p>
游客們對劍川白族土陶的體驗感非常滿意,從陶土的配比、制作到瓦貓的成型、燒制,所有的流程都可以了解到,自己也會DIY動手制作一個,把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在制作的瓦貓上。等燒制好了以后,傳習所會將作品郵寄給客人。這種體驗不僅帶動了當?shù)氐泥l(xiāng)村經(jīng)濟,更多的是把劍川的非遺傳播出去。
劍川黑陶這一千年技藝,正在現(xiàn)代社會中煥發(fā)新生。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活動,游客們不僅能夠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還能親手參與到黑陶的制作過程中,將這份古老的藝術(shù)帶回家。劍川,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小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來源 劍川融媒 風花雪月號
責編 湯雁玲
審核 古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