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頭條訊(融媒體實習記者 夏仕華 通訊員 張嘉璐 文/圖)2020年9月2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發(fā)布《關于公布第七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州級文物保護單位52項,永平縣羅漢彩故居、縣立簡易師范學校、新光遺址、雙鶴橋等4項位列其中。
羅漢彩故居位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永平縣博南鎮(zhèn)曲硐村北門,為著名愛國鄉(xiāng)紳、同盟會會員羅漢彩先生的故居,始建于1922年。整個院落坐西向東,平面呈方形,布局為四合五天井、走馬轉(zhuǎn)角樓,是目前曲硐村中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tǒng)民居典型,也是永平馬幫文化的實物載體。
羅漢彩號云武,為清光緒年間永昌府武舉。青年時期主要在博南古道沿線趕馬經(jīng)商,是有名的“馬鍋頭”,在南洋一帶華僑中擁有很高的威望。1908年,羅漢彩與孫中山先生相識并參加了同盟會,為了支持辛亥革命,捐贈了經(jīng)商所得的大部分資金。辛亥革命的先驅(qū)和領袖黃興為了彰顯他所做的貢獻,專門題寫了一副楹聯(lián)。
永平縣立簡易師范學校位于曲硐村北門,始建于1930年,是羅漢彩年邁回鄉(xiāng)后,有感于家鄉(xiāng)落后的教育情形而組織倡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曲硐中學、中心完小、幼兒園使用,是永平縣人文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見證。
新光遺址位于永平縣城東部,屬云南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約3700—4000年。該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93年,分布面積40000平方米,自上而下可以劃分12層,房屋遺跡為干欄式或半地穴式建筑,石器多磨光條形石斧、石錛、長方形石刀、柳葉形石鏃等。陶器多夾沙灰陶,紋飾有點線紋、劃紋、附加堆紋等,器形有陶罐、陶斧、陶缽等。
(新光遺址出土文物)
雙鶴橋位于永平縣廠街鄉(xiāng),1919年興建,占地面積1292平方米,是銀江河上保存最為完整、最具特點的鐵索吊橋,且造型古樸優(yōu)美,被贊為“雙鶴飛渡”?!队榔娇h志》載:傳說橋下深潭中有金鶴一對,為先輩鎮(zhèn)江之寶;吉日放光,善者可見,故名“雙鶴橋”。雙鶴橋不僅是博南古道馬幫的運輸路線,而且是不少佛家弟子和香客來到金光寺拜佛求經(jīng)還愿的必經(jīng)之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旅游開發(fā)價值。
截至目前,永平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5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項,州級10項,縣級40項。
責編 龔怡丹
審核 譚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