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繞三靈”主要流傳于大理的白族村落,是當?shù)厝宿r(nóng)忙前歌舞游春的盛大集會。2006年,“白族繞三靈”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今天,一同走進“白族繞三靈”,感受白族人民傳承了千年的杰出文化遺產(chǎn)。
歌舞升平,民間藝術的盛宴
每年的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洱海周邊村落的白族村民們都會手執(zhí)祈雨的柳枝,敲打象征著二十四節(jié)氣的金錢棒、八角鼓,唱著大本曲,彈奏著洞經(jīng)古樂,一路歡聲笑語,吹吹打打,從大理古城的城隍廟出發(fā),沿途經(jīng)“佛都”崇圣寺,“神都”慶洞本主廟,“仙都”洱河祠,最后在馬久邑本主廟結束活動。
節(jié)日期間,白族人民載歌載舞、狂歡娛樂,整片蒼洱大地都沉浸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之中。游客可以加入游行隊伍,與當?shù)孛癖娨煌砀#两襟w驗傳統(tǒng)的“白族繞三靈”,感受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仰。品嘗地道的酸辣魚、生皮、乳扇等白族美食,更是不可或缺的味蕾享受。
“白族繞三靈”,一繞繞千年
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次“白族繞三靈”,都是對大理深厚文化底蘊的一次生動詮釋。它不僅吸引著遠方的游客,也讓每一位離家的白族兒女都心生向往,成為他們心中那份難以割舍的鄉(xiāng)愁。在這里,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溫暖聯(lián)結。
“白族繞三靈”不僅僅是一項傳承了千年的傳統(tǒng)民間集會,它更是大理文化的一張名片,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更是每一個渴望體驗純粹的白族文化的游客不可錯過的盛會。
來源 蒼洱文旅
責編 代汪媛
審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