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南部的巍山壩子里,藏著一座古韻悠悠的僑村——東蓮花村,也被稱為“馬背馱來的村莊”。此時的東蓮花村,天空碧藍如洗,遠山如黛,屋舍儼然,炊煙裊裊,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在眼前徐徐展開……
東蓮花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回族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于2017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這里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村中角樓林立,明清古建筑眾多。東蓮花村始建于明代初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滇西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交融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黃金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更是云南省內(nèi)體驗傳統(tǒng)文化、馬幫文化、回族文化的新興旅游休閑景區(qū)。
東蓮花,作為曾經(jīng)馬幫鍋頭的聚集之地,昔日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厚重而又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走進它,去了解那一段茶馬古道的歷史。沿著曲折幽深的巷子進入東蓮花村,一路上會遇到慈祥的老人,用一口親切而又熟悉的鄉(xiāng)音與你打招呼,心里頓時會涌起陣陣暖意。走在樹影斑駁的青石路上,讓人在時光的交錯中,一不小心仿佛穿越到了那一段歷史之中,隱隱約約能夠聽到幽幽古道上的馬鈴聲在“叮鈴”作響。
馬幫精神傳續(xù)至今
這里至今還保留了許多馬幫文化的遺跡,包括許多大馬廄和看守馬幫物資的碉樓。據(jù)東蓮花馬幫博物館講解員介紹,民國年間,東蓮花村以大馬鍋頭馬如驥為首的馬幫,來往于內(nèi)地及東亞諸國,馱運經(jīng)商,互通有無,使得東蓮花村經(jīng)濟繁榮,商旅如織。不少當時馬幫使用過的物件作為文物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博物館以對公眾開放、學習教育的方式,展現(xiàn)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使“愛國寬容,吃苦耐勞,誠實守信,開拓冒險”的“馬幫精神”代代相傳。
馬如驥舊居作為馬家大院建筑群當中的典范,其特色是“一碉兩院三門四閣五堂六天井”。它采用“六合同春”的布局,東西耳房、廳房同南面的主照壁構(gòu)成南院的“三坊一照壁”,主房、東西廂房、大門和角樓則構(gòu)成北院的“四合五天井”。院落的每一個角落,雖然經(jīng)過歲月侵蝕,如匠心獨具的花窗和彩繪,都還保留著當年的陳跡。依然令人感到當年的氣魄和獨有的魅力,讓人感到舉手投足間便可觸摸到斑駁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順著樓梯慢慢爬上去,穿梭在走廊間,一點一點感受著這里的一切??礀|蓮花村最佳視角就是登上大院最高的角樓。推開格子窗,整個村落盡收眼底,所有的風景都定格在這樣的一扇小窗里。
滇西美食琳瑯滿目
來到東蓮花村,除了了解歷史文化、欣賞無邊景色,你的舌尖也一定要來一場味覺的旅行。
在東蓮花美食街上,匯聚了各種特色小吃,彌漫著濃郁的香味,從清晨到夜晚,吸引著過往游客。熙熙攘攘的商販,絡繹不絕的游人,無比熱鬧,還沒有走進美食街,大老遠鼻尖就被香味纏繞,只見里面人頭攢動,人聲喧嘩,伴隨抑揚頓挫的叫賣聲,景象甚是壯觀。
來這里的人都是饞嘴的食客。酥香的樹皮、油香、馓子,細嫩綿軟的手抓羊肉,精心腌制的牛干巴、香甜醇厚的蜜餞……各式各樣原汁原味的本地美食,定會挑逗你的味蕾,滿足你的口味需求。一家鋪子前架著的燒開的油鍋里,一個個鼓成球狀的油香在鍋里翻滾,炸好的馓子高高摞起,濃郁的香氣四散,讓人忍不住直咽口水,買上一個油香邊走邊吃,身心無比滿足。
來東蓮花一定要吃一次偰氏清真面片,你才會不枉此行。他家的面片選用高精面粉,經(jīng)過發(fā)面、揉面、搟面、切面等工序制作而成,入口爽滑嚼之有韌有筋,湯汁香濃有料,清爽無油膩,令人回味無窮,真是老少皆宜,大眾歡喜。有的人還會大老遠專程跑去,只為吃一碗面片。除了美食的寬慰,美食街上還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吃喝之余,既可拍照打卡,也能悠然小憩,一待就是一整天,不覺得乏味。
夜幕降臨的時候,整條美食街燈光亮起,古老的村莊更添了一團人間煙火氣,白天忙碌的人們出門來了,跳廣場舞的,嬉鬧打趣的,熱鬧非凡。
銅鈴聲聲,馬幫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約上三五好友,一起來這個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濃濃鄉(xiāng)愁的村落,走走看看,奔赴一場茶馬文化之旅!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李美溶 文/圖
部分圖片由巍山縣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責編 馬寅瑞 龔怡丹
審核 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