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西部的煉鐵鄉(xiāng)、喬后鎮(zhèn)、西山鄉(xiāng)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起伏、草木蒼翠,適宜野生菌生長。
香菇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當(dāng)?shù)厝罕娨卜Q它為“香菌”。每年進(jìn)入雨季,雨水浸潤后的羅坪山山麓,精靈一般的野生香菌一朵朵迫不及待地冒出頭來。野生香菌主要生長在灌木林中的草叢里或潮濕腐朽的木樁上,剛冒出來時(shí)為球形,菌蓋上一抹紅棕色,菌稈為白色,菌肉紅白相交。
香菌的烹調(diào)方法多種多樣,在白族群眾生活的西部山區(qū),最常見的做法是將新鮮采來的野生香菌晾干后燉土雞。
白族美食“香菌燉雞”是讓人常常掛念的“鄉(xiāng)愁味道”,食材都取自本地,做法也不復(fù)雜。在山區(qū)的白族群眾家里幾乎都散養(yǎng)土雞,且只喂五谷雜糧。選一只肥壯的土雞,宰殺后取出內(nèi)臟,在腹中加入若干花椒葉、水薄荷葉、茴香葉、川芎葉、香櫞葉、大蒜葉,將腹口縫合。點(diǎn)燃松針,將雞肉表皮燒至金黃,用冷水浸泡刮洗干凈后剁成塊狀放入加滿冷水的鍋中,再加上少量五花肉、臘肉,用文火慢燉。
干香菌用溫水泡發(fā)約30分鐘后清洗干凈,切片待用。出鍋前,撒入香菌旺火快燉。香菌燉軟后,放適量鹽、蒜泥、花椒面、火燒辣子面、姜片等佐料,最后撒上芫荽、蔥段,即可端上桌。
一大碗香菌燉雞被擺放到餐桌的中央,趁熱吃上一口肉、喝上一口湯,肉嫩湯鮮,這地道的“山珍”美食讓每一位食客唇齒留香,久久不能忘懷。
來源 洱源縣融媒體中心
責(zé)編 馬寅瑞
審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