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一個地方的記憶,有些呈現(xiàn)在圖片上,有些閃回在影像里,有些寄宿在一件物品中,還有一些,則是縈繞在唇齒之間的味覺中,反復品咂,久久難忘。
若要用味道來勾勒關(guān)于鶴慶的印象,首先涌上心頭的,便是香甜撲鼻、軟糯可口的鶴慶米糕。雪白軟彈的底色,撲鼻而來的清香,綿長甘潤的回味,方寸大小的體積,承載著對于鶴慶濃濃的思念和化不去的鄉(xiāng)愁。
作為傳統(tǒng)小吃,鶴慶米糕是鶴慶人逢年過節(jié)、婚喪娶嫁款待賓客或祭祀所用的傳統(tǒng)食品,可分為干糕和水糕兩大類。制作干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后,壓磨成粉,然后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nèi),再用薄刀小心劃成長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干糕中,又以喜慶干糕為上品,喜慶干糕又分夾層糕和色糕兩種。夾層糕呈菱形,比普通干糕稍厚略大,中有紅糖、薄荷、橙皮、棗泥、龍眼的混合夾層;色糕呈正方形,中間有紅色腰線,表面為紅色罩面,紅白分明,質(zhì)細而美觀。制作水糕,是糕粉制成后,加適量的糯米面,蒸發(fā)亦如干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后再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后再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
蒸米糕用于待客時,表面加紅糖、玫瑰糖;用于祭祖供佛時,糕面須插鮮花。每年清明時節(jié),青蠶豆成熟上市,在米面中摻進豆米粉,糕呈綠黃色,食味更佳。這種青豆米糕,多用作上山掃墓和招待嘉賓貴客。菱形糕面上,或是點綴著小小紅點,或是描畫著喜慶字樣,亦或是被紅糖和芝麻覆蓋……米糕的誘人,在美味之余,也有顏值的加分,只看一眼,便再也挪不開步子。
小小一塊米糕,用清甜的味道,串聯(lián)起鶴慶濃厚的鄉(xiāng)愁。即便相隔萬里,關(guān)于人的記憶會模糊,關(guān)于事的記憶會缺失,但米糕的那一口香甜,卻始終銘記在心。
來源 “鶴慶文旅”微信公眾號
責編 楊奧
審核 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