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理行
剪紙
湖面上幾圈漣漪,平靜之后是她的倒影
一把剪刀,幾落碎紙
手中是待揭曉的謎語
一陣風來,搖晃心事
她靜默不語的許愿
伊人在水,一剪入春
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在造紙術(shù)發(fā)明之后,紙張不僅記錄文字,更成為了一種美的載體。剪紙是一項極富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的藝術(shù),藝人們僅靠一把剪刀和一張紙,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和概括自然形態(tài),構(gòu)成美麗的圖案,在民間廣為流傳。
楊亞輝就是那位在水一方的姑娘,在海東當?shù)?,剪紙和刺繡的氛圍十分濃厚,她會時常懷念,那段大家圍坐在一起的時光。
雖然說,剪紙和刺繡不分家,剪紙作為底樣服務于刺繡,但二者在工藝
上卻有著難易之分?!凹艏垥娜撕苌?,基本幾個村子只有一個人會”。母親楊慧英在當時是極少數(shù)掌握剪紙技藝的人,“近水樓臺先得月”,楊亞輝在母親身邊一點一滴的學習與積累,終使她得以參透剪紙中的秘密。
團花,是剪紙的一種布局格式。呈圓形花樣、四面均齊。這種裝飾格式在剪紙中尤能顯示其優(yōu)異性,由于紙張可折疊,如對角折疊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齊的團花。我國最早的剪紙實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時期剪紙,即為團花格式,由此可見團花格式是剪紙中最為古老的格式。
白族剪紙,最早就是用來作為刺繡的紋樣。圍腰把手上的金魚圖案,楊亞輝家三代人都剪,但在造型卻有著一些差異。
將紙折疊后產(chǎn)生重復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它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取決于折疊的次數(shù)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動物或人物時,折疊一次剪后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折疊剪紙由于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
楊亞輝用剪子在紙上剪出基本輪廓,剪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用這種方法剪紙,流暢且清晰,事物的造型玲瓏細致。剪紙的樂趣,從拿起紙的那一刻開始,飛揚的剪刀在小小的紙片上上下起舞,你來我往間,楊亞輝獲得一種創(chuàng)作滿足感。
完成大型的剪紙作品,并不能一蹴而就,過程中會充滿各種困難。每當心浮氣躁的時候,楊亞輝喜歡一個人安靜的插花,鮮花能給她帶來一天的好心情。在《喜迎建黨一百周年》這幅作品當中,蓮花是一個主要的元素,白族人認為它有著崇高的地位,楊亞輝將其簇擁在黨旗周圍,而四個角的團花,則象征著民族團結(jié)一家親。另一幅作品則是還原了閨蜜的婚紗照,使用鐫刻與鏤刻相結(jié)合的手法,使構(gòu)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xiàn)力很強的剪紙技巧,這無疑是一份既有誠意又別出心裁的祝福。
如何豐富白族剪紙的用途?楊亞輝與瓦貓的跨界合作,是一次成功的案例,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gòu)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jù)客觀的自然形態(tài)來造型,利用瓦貓這樣造型的吉祥物,來表達人們期盼美好的樸素愿望。
來源 “樂字號”微信公眾號
責編 劉榕杉
審核 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