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洱風(fēng)光
文獻名邦
這里是大理
山川靈秀
氣候宜人
這里是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
國家級44個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
(王澤航 攝)
蒼山巍峨
十九峰層巒疊嶂,四季青綠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圖)
山上云霧變化多端
大風(fēng)天時玉局峰頂升起“望夫云”
提醒白族漁民不要出海
也時有云團繞山腰一字排開
形成綿延蒼山南北的“玉帶云”
嫵媚動人
(王澤航 攝)
山巔有湖“洗馬潭”,海拔3920米
相傳忽必烈征大理時曾在此地駐扎洗馬
因此得名
洗馬潭周圍滿布形同虬龍的高山杜鵑林
六月花開于云霧繚繞之中
清淡優(yōu)雅,不似凡間勝仙境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圖)
山上十八溪沿山勢流下
最終匯于洱海
洱海之美
在于洱海月,也在于洱海藍
洱海之藍源自大理清透干凈的天空
水天一色
藍得清透,藍得沁人心脾
(王澤航 攝)
當(dāng)圓月升起時
洱海與天空已變?yōu)椴厮{
化身水天之幕
將月色襯托得瑩澈透亮
若是來到大理
一定要坐一次洱海大游船
暢快地吹風(fēng)
享受洱海藍給眼睛帶來的撫慰
也要去一趟洱海生態(tài)廊道
在洱海的陪伴下
來一次悠然自得的騎行
(王澤航 攝)
蒼山洱海,既是美景
更是白族人民的養(yǎng)育之地
喜洲古鎮(zhèn)坐落于洱海西側(cè)、蒼山腳下
這里保存著眾多白族民居建筑群
(王澤航 攝)
雕梁畫棟、斗拱重疊、翹角飛檐
門樓、照壁、山墻滿布絢麗的彩繪
這些建筑之上
凝聚著白族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
(楊士斌 攝)
而位于洱海東側(cè)的雙廊古鎮(zhèn)
則是離洱海最近的古鎮(zhèn)
走在雙廊古鎮(zhèn)的街上
抬眼即可將蒼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不同于大理任何一個小鎮(zhèn)
漁船水鷗
一幅高原水鄉(xiāng)佳景
(王澤航 圖)
蒼洱搖籃
孕育了絢爛多姿的民族文化
大理,是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
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地方民族政權(quán)興起
遺留下大理三塔、《南詔圖傳》等“南天瑰寶”
明清時漢文化普及
大理人文蔚起、人才輩出
使這片多元民族文化的樂土愈發(fā)興盛
(楊繼遠 攝)
大本曲、吹吹腔是大理白族曲藝歌舞的代表作
自彈自唱
宛如東方的“史詩”
講述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白族民間故事
(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 圖)
霸王鞭上的銅錢聲脆,響徹千年
逢年過節(jié)
總要熱鬧地跳上一段
也要剪出漂亮的窗花
貼在門窗上祈福求安
蹲在屋頂上的瓦貓
無聲守護著白族宅院的安寧
(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 圖)
婦女們相約在晴朗的天氣里
采了板藍根、蓼藍
回家制作和洱海一般湛藍的扎染布
點綴于青瓦白墻之間
描繪獨屬于大理的色彩
(璞真扎染博物館 圖)
大理生活,還離不開“吃”
席間大菜要有調(diào)動唾液腺的酸辣魚
新鮮上桌的生皮
洱?!霸∶瘛焙2嘶?/p>
(王澤航 攝)
小吃要有做成“片片”的牛奶制品乳扇
甜口、咸口任君選擇的喜洲粑粑
夏日開胃好伙伴涼米線
還有大理人早上離不開的烤餌塊
……
(徐皓 攝)
這些,是大理特色
卻也只能代表大理生活的一角
如今的大理
與現(xiàn)代都市文化融合發(fā)展
形成了獨有的大理味道
等你來品味!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羅曼玉 文
責(zé)編 龔怡丹
審核 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