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yīng)該和知識相遇,和大地親近。和知識相遇,意味著學(xué)習(xí);和大地親近,意味著行走。我們與知識、大地相遇、親近,那就叫做知行合一。
大理是徐霞客最鐘愛的地方和《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1638年十二月至1640年初一年多的時間里,徐霞客游歷了滇西地區(qū),其中8個多月在大理,5個多月在大理賓川雞足山。雞足山是徐霞客一生考察時間最長、住山時間最長、題詠詩詞最多和唯一修過山志的名山。
163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行走五千多里,將靜聞法師的遺骸及刺指血抄的《法華經(jīng)》根據(jù)其遺愿帶到了雞足山。2022年1月28日雞足山靜聞銅像落成,和2021年初雞足山落成的徐霞客銅像遙相呼應(yīng),三百多年前一諾千金的友誼,在雞足山得到了詮釋和印證。
1月27日,我到了雞足山,乘坐索道抵達(dá)金頂。山下陽光明媚,下了索道,氣溫驟降,周圍白雪皚皚。
雞足山以“四觀八景”著稱于世,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163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徐公在《徐霞客游記》里寫道:“……南曰云觀,指云南縣昔有彩云之異也;東曰日觀,則泰山日光之義;北曰雪觀,指麗江府雪山也;西曰海觀,則蒼山、洱海所在也?!??!痹瓉?84年前同一時間,雞足山的天氣同樣寒冷。順著石階,到了金頂寺,天空落英繽紛,雪花落在身上,讓我們仿佛置身于白色的櫻花樹下,感受片片“櫻花”落下。轉(zhuǎn)瞬,天空透出了藍(lán)藍(lán)的天,白白的云。如此瞬息萬變的奇景,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到,所以徐公當(dāng)年除夕夜宿于雞足山頂,雖覺天氣寒甚,卻留下了“此一宵甚人間千百宵”的感慨。
出了金頂寺山門,循梯而下,到了華首門,163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徐公在《徐霞客游記》里寫道:“……東一里,崖勢上飛,高穹如檐,覆環(huán)其下,如戶閾形,其內(nèi)壁立如掩扉,蓋其石齒齒,皆墮而不盡,墮之余,所謂華首門也。奇高二十丈……‘石狀其絕’四字,……‘石狀大奇’,……‘石狀又奇’,……‘石狀始奇’,凡四處,各換一字,山靈何罪而受此耶?”當(dāng)年徐公筆下附庸風(fēng)雅者在華首門附近景點重復(fù)寫石狀之奇的“東施效顰”的文字已然不見,但天然石狀之奇卻赫然驚現(xiàn)于眼前,不知當(dāng)年徐公是否可見天然人像,天然“賀”字?
384年前徐公筆下雞足山的景點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已然很難找尋,例如:寂光寺、蘭陀寺、莘野樓、三摩寺等。
2022年1月28日,在專業(yè)向?qū)У膸ьI(lǐng)下,我們一行人耗時4小時22分5秒,徒步重走7.53公里霞客古道,并用衛(wèi)星定位記錄下了有紀(jì)念意義的這次旅行。
這條古道,保存較為完好,但甚為難走,如無專業(yè)向?qū)?,較容易迷路。1639年一月九日,徐公在《徐霞客游記》里寫道:“晨餐后,余及攜杖西行?!焕铮瑒t傳衣寺東向倚山之半?!帜嫌袕浲?、圓通、八角三庵,皆連附于傳衣寺者,而八角名之最著?!彼?,即使有專業(yè)向?qū)?,也一定要攜帶登山杖上道。途中景色優(yōu)美,經(jīng)過了徐公筆下的雞足山瀑布、八角庵、傳衣寺……雞足山瀑布還在,八角庵、傳衣寺只剩下些許構(gòu)件和古建筑遺跡,八角庵的遺存較其他寺院遺存多些,從側(cè)面印證了“八角名之最著”。
經(jīng)過7.53公里的霞客古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集體見證了384年前徐公《徐霞客游記》游歷雞足山的不易與嚴(yán)謹(jǐn),讓我們在行走中與歷史相遇,穿越古今;讓我們在自然中與生態(tài)相遇,感知不同。從霞客古道回來,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古道中雞足山瀑布至雷音寺道路較為難走,立于絕壁之上,現(xiàn)在或許不能稱之為路,只能拄杖,拉著穩(wěn)固的植物艱難行走,部分路段只能“爬行”。八角庵、傳衣寺、寺前村附近道路相對寬敞,有人工堆砌過的石頭游道。是否因為山體滑坡、地質(zhì)變化,雞足山瀑布至雷音寺游道發(fā)生了變化?
我們需要查找《賓川縣志》和其他更多資料來印證我的猜想。了解這384年來氣候、地質(zhì)、人文等的變化,尋找三百多年來雞足山的變遷,敬重生命與自然,這就是徐學(xué)研究的魅力,讓我們與知識、大地相遇、親近,讓我們知行合一,讓我們跟著《徐霞客游記》去旅行。
文旅頭條通訊員 錢秀珍 文/圖
責(zé)編 劉榕杉
審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