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魅力,來自于自然的鐘靈毓秀;文化的沉淀,來自于歷史的脈絡(luò)承接;而技藝的神采,則來自于代代相傳的情感和精神。一件工藝品,令人驚艷的不僅僅是材質(zhì)、做工、審美,更有其中的匠心和溫度。
提到鶴慶的技藝,便繞不開一句“小錘敲過一千年”。鶴慶新華村,是一個(gè)有著千年民族工藝品生產(chǎn)歷史的白族村,銀制民族工藝品生產(chǎn)技藝是其最突出的特色。早在南詔時(shí)期,新華村、秀邑沙登村、羅偉邑、三義等村寨的小爐匠就挑著工具走村串巷打造銀器。無論是淡雅秀麗的首飾,還是巧奪天工的器具,在鶴慶銀匠的手中,銀子仿佛有生命一般,各自煥發(fā)著光彩。
鶴慶甸南,刺繡穿插在人生的每一個(gè)階段。實(shí)用型的鞋子、帽子、腰帶、手絹等;觀賞性的衣領(lǐng)、帽花、荷包、衣袖等;禮儀類的壽帳、楹聯(lián)、字畫等;用刺繡塑造佛像、裝飾寺廟殿堂等用品……從小孩到老人,從帽子到鞋子再到雍容華貴的新娘裝,無一不是甸南刺繡的代表作。2016年,金墩鄉(xiāng)化龍村更是被命名為“云南十大刺繡名村”。
鶴慶瓦貓是用來鎮(zhèn)宅驅(qū)邪、免除災(zāi)害的瑞獸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瓦貓又稱鎮(zhèn)脊虎、吉祥虎、四不像、降吉虎,是用燒制磚瓦的窯泥捏制成泥坯,晾干后放入窯中燒制而成。鶴慶制作瓦貓的歷史始于明代,匠人多是瓦窯上的技藝精良者。以用途區(qū)分,瓦貓可分為脊貓、帶貓、角貓、門貓四大類,這其中又因?yàn)樵煨蜕系母饔刑厣苌鍪喾N精致造型。
紙張的溫度,在于其承載的文明歷程。書香墨韻里的鶴慶,紙刀切割綿紙的聲音流暢而動(dòng)聽。鶴慶的手工造紙,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品種繁多,有享有“安徽宣紙甲天下,鶴慶棉紙譽(yù)中華”盛名的白棉紙,用于拓印版畫的龍珠紙,書法繪畫使用宛若灑金宣紙的星紙,暗溢蘭草芬芳的共川紙,還有紅青梅紙、竹麻紙、花紙等不同品種。
鶴慶的技藝,燦若繁星。匠人們用一雙雙巧手,打磨著不同的材質(zhì),在傳承和完善的過程中,不斷書寫著新的篇章,也用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驚艷著時(shí)光。
來源 鶴慶縣文化和旅游局
楊立新 唐莉 圖
責(zé)編 劉榕杉
審核 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