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火爐、一把鋁瓢、一把勺子,從瓢里舀出融化的糖漿,隨著工匠勺子的移動間,小鳥、魚、烏龜,乃至龍鳳等復雜的圖案很快便在一張大理石板上成形,這就是糖畫,70后80后應(yīng)該還有這樣的兒時記憶。
一個簡單可折疊的箱子,打開一面是工作臺,一面是畫有花鳥蟲魚圖案的轉(zhuǎn)盤,再加上火爐、瓢、勺子以及一個稻草制成用來插做好的糖畫的架子,這便是一個糖畫藝人的“標配”。
每逢哪里有廟會、趕集之類熱鬧的活動,糖畫藝人就會聞訊趕到,支上攤,開始自己的“表演”。
當一個個以糖為墨繪就的花鳥蟲魚插滿架子時,很快便吸引許多小孩來到攤前。
隨著孩子遞過錢來,再在繪有花鳥蟲魚圖案的轉(zhuǎn)盤上轉(zhuǎn)一下,指針停在哪里,糖畫藝人很快用糖漿做出相應(yīng)的圖案。轉(zhuǎn)到龍鳳等較大較復雜圖案的孩子洋洋得意,而只轉(zhuǎn)到小鳥、壽桃等圖案的孩子則有些悶悶不樂。這些都構(gòu)成了記憶中廟會、集市不可磨滅的記憶。
來自挖色鎮(zhèn)的趙師傅便是這樣一位糖畫藝人,每逢萂村正月十五,他都會到萂村擺開自己的小攤,為孩子們制作糖畫。
趙新民:“我十七、八歲就開始做糖畫,做了四十多年了。平時一般是做鳳凰、龍、魚、孔雀、花籃等式樣的糖畫,價格方面幾元到幾十元不等?!?/span>
據(jù)趙師傅介紹,現(xiàn)在他主要就是利用趕集日,在不同的地方從事自己的手藝,收入也還過得去。他說道,“我每年做糖畫的收入大概有三至五萬元?!?/span>現(xiàn)在,趙師傅年事已高,憑借著對糖畫藝術(shù)的熱愛,他也想把手藝傳承下去。
趙新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收了五六個徒弟了,就想通過他們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span>
來源 今日賓川
責編 楊 奧
審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