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是一個地方文化特色的濃縮
它還有另一種意義
那就是提升幸福感
是小時候的味道
也是家常的味道
記憶中那些有溫度的美味
它們或甜或咸
或清淡或厚重
這些味道
已經(jīng)在漫長的時光中
和家鄉(xiāng)情感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又是一年春節(jié)時
記憶深處最熟悉的味道是否已經(jīng)開始翻涌
今年的新春飯桌上
除了大魚大肉
不妨來點不一樣的味道
地道的大理小吃
這就安排上
油香的餅
配上獨家的醬料
一口下去醬香夾雜餅香
3元一塊的“假雞肉”
大概是每個大理人學生時代的標配
它是一種兒時記憶
更是一種家鄉(xiāng)味道
“假雞肉”是用面做成的純素食
吃起來口感像雞肉
因而得其名
其做法簡單
新年在家的你
趕緊學起來
01
將紅曲米磨成粉,和普通面粉混合均勻,加水和好面后自然發(fā)酵。
02
將發(fā)酵好的面分成小塊,用搟面杖搟成薄面餅備用。
03
鍋中加油,待油溫八九成熱時,將面餅放入鍋中炸至金黃。
04
撈起炸好的面餅瀝干油,抹上秘制醬料,對折,讓醬滲透,美味“假雞肉”便做好了。
跟一般油炸食物的香脆不同
“假雞肉”經(jīng)過油炸后還是軟軟的
雖然是面食
但卻做出了“肉感”
吃起來很有彈性
上面的秘制辣椒醬是點睛之筆
隨著時代變遷
做“假雞肉”的老手藝人逐漸隱退
這一小吃逐漸變得難尋起來
但舌尖味蕾是有記憶的
總有人穿街走巷找尋記憶里的味道
時代在變
但唯一不變的
是人們歷經(jīng)世事之后對生活的感悟
對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味的眷念
來源 大理融媒
責編 沈夢玲
審核 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