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奇妙,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不同感官,映于眼前的一道風(fēng)景,觸在手心的一絲溫度,乃至于纏綿在舌尖上的一種味道,都會在記憶中銘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對于鶴慶火腿的執(zhí)著,或許也是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冬日的農(nóng)家院里,腌制火腿是件讓人期待的事情,皮薄肉嫩的精選豬后腿,經(jīng)過晾透、扎孔、噴酒、撒鹽、反復(fù)摩擦之后,月余的腌制在陶缸里靜靜渡過,美味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累積的,腌制結(jié)束后,掛在通風(fēng)透氣的地方緩慢地陰干,時間的流逝會將美味不斷疊加至高峰。
火腿可保存三至五年,三年以上的老火腿,味道更是極品。印象中,老屋火塘上熏烤的火腿,是童年最難以抗拒的誘惑,蒸、煮、炒、炸,作為主角大快朵頤,作為配角驚艷搭配,火腿的滋味,總是令人難以抗拒。
盡管火腿的吃法花樣百出,我最鐘愛的卻是浸潤在銅鍋飯中的那一股濃香。一口小銅鍋,洋芋和青豆散發(fā)清甜,火腿和香腸迸發(fā)葷香,在水與火的拉扯中,將滋味都賦予凈白的米粒,即便只是看著,便垂涎不止。
掀開蓋子,熱氣裹著濃郁的香味蒸騰起來,纖薄的火腿片,瘦肉紅亮,肥肉油潤,略一翻攪,鮮香的味道便順著鼻尖鉆進心里,色香味形兼?zhèn)?,不由得食指大動?/p>
鶴慶火腿歷史悠久,清康熙《鶴慶府志》中便有明代嘉靖年間名宦查偉“豐酒肥腿饗客”的記載,拋開史料中的文字,火腿對于每一個生長于此的人來說,都是牽動鄉(xiāng)愁的一根線,無論走多遠,那都是故鄉(xiāng)唇齒留香的滋味。
來源 鶴慶微旅游
責(zé)編 龔怡丹
審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