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代表著當?shù)氐姆柵c味道
也能將人和人相互連接
在大理
很多人都會為了一道美食慕名而來
它談不上典雅精致
但卻猶如當?shù)氐拿朗趁?/p>
利用平凡的食材
為遠道而來的朋友
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味蕾旅程
破酥,是云貴地區(qū)一種獨特的面食烹飪方法,烤制過程中,油脂受熱膨脹溢出。這種獨特的面點可謂是外酥里嫩,層次分明。
喜洲,這個位于大理北部的千年古鎮(zhèn),沒有太多商業(yè)的喧囂,走在喜洲古樸的石板街道上,宛如進入了一座民居建筑的博物館,這里四處飄散著一股人間的煙火氣息味。
歷史上,喜洲一直以白族顯宦聚居、四方商賈云集而馳名于云、貴、川、藏及東南亞地區(qū)。豐饒的物產(chǎn),富庶的紳民,滋養(yǎng)和催生了這里獨特的人文風景和飲食文化。
聲名遠播的喜洲破酥粑粑,一定是喜洲市井風情中,最具代表性和誘惑力的部分。作為喜洲古鎮(zhèn)的美食名片,喜洲破酥粑粑曾被游客戲稱為“東方披薩”。
在喜洲四方街的西邊,“酥香園--和尚喜洲破酥粑粑”的店門前,經(jīng)常能看到顧客排隊的景象。這是一個以店主別名來命名的喜洲粑粑小店,店主名叫杜方明,這個名字遠不及他的外號“和尚”來得有名氣。
“和氣生財,盡尚盡美。”兒時的外號,如今成了杜方明經(jīng)營店鋪的理念,也許這只是一個巧合,但也一定是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
杜方明從19歲開始就對做粑粑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便跟著舅媽學習制作喜洲破酥粑粑。25歲他與妻子段直芳正式起家,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到如今擁有固定的店面,十多年的如一日的堅持,也許這就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老式傳統(tǒng)的喜洲破酥粑粑只有甜口,小麥粉是主要的原材料,發(fā)面尤為重要,加入適量的堿,與面揉透。在揉面的過程中多次放入豬油,油酥面因此而來。
傳統(tǒng)喜洲破酥粑粑烤制用的是雙層炭火,上火為子火,下火為母火,子火大母火小,可以起到上烘下烤的作用。
一邊烘烤,一邊需要挪開上火翻轉粑粑,這樣才能受熱均勻。大致六分鐘后即可出鍋。
老式傳統(tǒng)古仿甜的喜洲破酥粑粑,在杜方明的店里每天限量供應40個,與新式的甜味粑粑不同,老式甜味粑粑將面與糖揉在了一起,這能讓酥皮更加香甜,白族話又稱它為“匯糖粑粑”,這絕對算得上是店里口碑最好的一款。
如今,喜洲破酥粑粑在口味上越發(fā)多元。
水和面的比例全憑手感,幾乎零誤差的配比來自于兩口子多年的經(jīng)驗。蓋上蓋子,醒發(fā)兩小時。發(fā)好的面團狀態(tài)稀軟蓬松,液態(tài)感十足。面發(fā)的到不到位決定了粑粑的口感是否松軟。發(fā)好的面團分成小份,攤開后抹上一份凝固的豬油,捏成團按壓幾下,再次加豬油,重復操作。
玫瑰、豆沙、紅糖包裹進面團中,搟至約一厘米的厚度,表面刷上一層豬油,即可放入烤箱。烘烤過程中,要多次將喜洲粑粑拿出來翻轉。
和老式傳統(tǒng)粑粑不同,新式的甜味喜洲破酥餡料包裹在粑粑中間,切開后糖汁溢出,甜香集中。
咸味的喜洲破酥粑粑,滿足了更多人的口味需求。面團上撒上適量的椒鹽,放上豬油、肉沫、小蔥,將它們裹在一起后,需要切上幾刀,這些細節(jié)動作都是在為喜洲粑粑的口味做加分。
鮮味即將在烘烤中升溫。
火,帶來光和熱,既作用食物,也撫慰人心。
剛出爐的喜洲破酥粑粑滋滋冒油,咸香撲鼻而來。
豪華版的喜洲破酥粑粑絕對是肉食者的福音。在咸味粑粑的基礎上,多鋪上一層肉沫,打上一個雞蛋,撒上椒鹽,攪拌均勻。營養(yǎng)和口感,都更上一層樓。
在選料上,杜方明對豬肉的質(zhì)量嚴格把關,他購買的豬肉一定是通過了肉質(zhì)檢疫。
此時正直夏季,站在烤箱前的杜方明比平時流下了更多汗珠。絡繹不絕的食客,沒有給他停下來歇息的時間,對此他倒也樂此不疲。
當熱愛與味蕾生出羈絆,人們總能戰(zhàn)勝重重的困難。
每到中午,杜方明的母親就會照例來給兩口子送飯,順便幫他們看會兒店。
短暫的午飯過后,又迎來了客流的高峰,兩口子立馬放下碗筷,進入了做粑粑的戰(zhàn)斗狀態(tài)。
遇上第一次來店里的顧客,杜方明都會大方的給他們切幾個不同口味的粑粑試吃。
“和尚喜洲破酥粑粑店”平均每天能賣出上百個喜洲破酥粑粑,遇上節(jié)假日,銷量還能翻上一倍。“和尚”家的粑粑還曾遠銷至馬來西亞。
沒有那些虛無縹緲的噱頭
也無需華麗的包裝
食客的慕名而來
也許就是時間與味道
體現(xiàn)在食物上的最好詮釋
對于一個地方的記憶
可以超越時間,穿過河山
風亦為馬,紛至沓來
來源:樂字號
責編 龔怡丹
審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