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頭條訊(融媒體記者 和文軍 文/圖) 或許你見過綿綿細雨后的古城,潺潺溪水流淌過的洋人街,還有人民路擺地攤的文青正在聊故事。但在古城深處還有一隅美景——大理·壘翠園(以下簡稱壘翠園)。它氣勢磅礴,金碧輝煌,卻又不露聲色。偶有新人拍攝婚紗留影,古典服裝搭配皇家園林建筑,亭臺樓宇之間盡顯高貴。
步入壘翠園,大理白族的三滴水宮殿式大門首先映入眼簾,三開間重檐歇山頂,前設門廊,頭滴為“象鼻吹蓮”斗拱,下滴為出三跳偷心造翹昂斗拱,曼拱及拱心有簡易雕刻,體現(xiàn)了皇家威嚴,大門牌匾由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題寫。
據了解,壘翠園是在大理六朝古都遺址上修建而成,分為皇家園林區(qū)和民俗文化體驗區(qū)兩部份。皇家園林區(qū)以“追溯歷史、展示人文、體驗民俗”為主題,設有曼陀園宮門、六朝國祠、翠華樓、盛德宮、曼陀花雨廳、引鶴橋、鶴拓樓等。民俗文化體驗區(qū)本著保護及傳承白族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精神,每一幢建筑各代表了白族民居流傳過程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各幢建筑建造技藝及裝飾風格各不相同,將白族建筑的各種技藝在建筑中一一體現(xiàn)。
壘翠園初建于南詔中后期,后經大理國秉義皇帝段素隆重修擴建。翠華樓英姿挺拔,五重檐樓閣式建筑上下五層飛檐和三十八個如翼飛展的大翹角,令人生畏。登上高樓,近可通覽園內全景,遠可東觀洱海日出,西賞蒼峰晚霞,北俯城池商賈,南眺黎明炊煙。據說,歷史上大理國國王曾在此樓晨納朝陽之氣,夜接星斗之光。
盛德宮坐于九級方臺之上,建筑整體上凸顯大氣、包容、雄偉之勢,據說是大理國皇帝上朝理政的場所。盛德宮左右兩側還配置了書院、御書房、知魚軒茶堂、流觴亭等幾組建筑,或廊或軒,皆為園林式水閣軒廊式建筑,臨水而建的宮殿群莊嚴之中透出幾許活潑之態(tài)。
六朝國祠靠蒼山面洱海,前后設廊,正面明間高舉形成三滴水式白族特色門樓。鶴拓樓端莊典雅,據說歷史上是藏寶樓,用以收藏大理國時期各附屬國進貢的寶物以體現(xiàn)大理國的強盛。曼陀花雨廳氣勢恢宏,彰顯皇家氣派。
觀賞完皇家園林建筑,自然不該錯過獨樹一幟的引鶴橋,立于橋上可俯瞰園區(qū)景致。引鶴橋為三跨貫木拱拱橋,上設鱗次櫛比的風雨廊,形狀如一條長龍盤旋而下,外觀大氣恢弘,層次分明。
園林內還種植了多種大理木本特色花卉,做到月月有花,四時爛漫,一步一景,充分展現(xiàn)大理“風花雪月”特色風情,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攝影天堂。
責編 龔怡丹
審核 孟鵬 蘭芳